独立第三方的RTA实践

分享人:李佳奇,深演智能商业产品经理,主要运作第三方TD产品。对媒体MKT API、RTA运用等有一定认知。

分享内容:
关于RTA的分享,大概分为四个部分:
一、RTA是什么
二、RTA为什么会出现
三、怎样应用RTA
四、RTA会怎样发展

一、RTA是什么

全称Real Time Api,实时问询接口,本质上是媒体DSP(巨量引擎和广点通等)开放给客户的实时接口。

用最简单的流程说:通过这样的一个接口,媒体把设备信息传给客户,客户判断这个人我要不要。如果要,媒体就竞价后曝光,如果不要则抛弃。当然,因为处理的数据量级及功能,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客户都需要RTA。

如果给使用RTA的客户画个像的话,大概会满足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:
1. 强调数据的隐私性,客户数据不外流;
2. 有一定的开发能力,能够稳定地与媒体进行实时的问询对接和返回;
3. 项目本身对于人群的时效性要求很高,传统的人群包不能满足使用;
4. 客户自身策略足够细分,能够从自己的dmp里拆分出很多用于投放的种子策略人群;

RTA作为2019年兴起,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技术,已经验证了实际效果。当然,从逻辑推理也是如此,人群更精准、更实时,无效损耗变少等等,自然会带来效果的提升。

二、RTA为什么会出现

从宏观角度讲,DSP的鼎盛时期,媒体只负责流量的供给,决策参竞的能力在DSP,决定是否竞得的能力在ADX,媒体的话语权很少,但它有着最根本的财富——流量。

于是媒体开始自建DSP,巨量引擎、广点通和快手等媒体都先后崛起,再加上联盟流量的注入,DSP逐渐失去了声量,大量的预算转移到直投平台。然而即使媒体如今如此强大,依然有一些事情他们做不到,比如:
1. 媒体没有客户的更后链路数据:七日留存、购买等,客户很介意这部分用户数据,实际上很多客户不愿意给到媒体。但客户在实际投放时,希望应用到这部分数据;
2. 媒体自成数据孤岛,比如巨量引擎和广点通,互相并不联通。这就会导致媒体自己的频控或者转化排除,并不能满足广告主全渠道控制的情形;
所以即使媒体声势浩大,流量的一部分决策权,都必须转交出来给到客户,至少由客户实时判定投放或不投放。

因此,RTA对于客户的好处显而易见:
1. 时效性更好,之前要经历人群包的碰撞运算-下载-上传媒体后台-媒体运算-使用的流程,走完一套一天可能就过去了;
2. 客户一方人群资源得以充分激活,连带着客户采购的三方人群(比如运营商数据),都可以直接使用,而不必担心所有的数据都给了媒体;
3. 结果导向,自然效果提升。

当然,媒体不会做亏本的买卖,开通RTA,媒体也有不少好处:
1. 客户效果提升,在多家媒体竞争时,效果越好越有优势,预算的盘子,可能会再掰一块给到自家媒体,本质上是共赢;
2. 媒体一直想获取客户的更多数据,既然全量不给,那么通过让客户自主判断的方式,媒体实际上是可以逐渐积累行业的优化模型。对于“人”与更后链路“行为”的理解,媒体也在逐渐加深;
3. 一个不太重要的好处,适当的保护用户体验,广告主帮助媒体做了一层过滤。

因此,搭建RTA体系,包括MKT API的开放,对于媒体与客户,实际上是双赢的局面。

三、实战如何应用RTA

一些浅层的应用——叠加人群。广告主认为优质的人群,认为不想投的排除人群,反作弊的人群等。稍微深一点,则涉及到实时性。如实时的已转化排除,跨媒体的频次控制,都可通过RTA实现。当然,媒体之间彼此存在差异性:
1. 支持的粒度:
有些媒体支持到广告主主体维度,有些到主体叉乘实际运营(如代理)维度,有些到管家、账户维度,有些到策略层级。这里的策略,按照广点通的说法,最细可定制到广告层级,也就是设置人群定向的层级。当然,究竟做到哪一个层级就足够了,目前暂无定论,个人很喜爱广点通,考虑场景很周全;

2. 都有一定的准入准出条件:
比如是否支持对接第三方的RTA(趣头条、爱奇艺支持),还是只开放给广告主,如日耗或者月耗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,广点通日耗5w。再往深一点,问询存在超时率,媒体会限定如果一段时间内客户都做不到把超时率做到一定的水平,就要求退场;

3. 请求中携带的某些信息差异:
有些媒体可以提供广告位信息,有些则只有设备id一种。从这个角度讲,RTB模式能够获取的信息量,是要超过RTA的;

4. 缓存机制:
程序化广告,一般是在100ms内,要完成发送请求到返回结果的全流程。RTA时间更短,因为后面还有其他的处理(eCPM排名和竞价等),大概只有60ms的时间。在当前的技术情形下,大部分媒体采用了缓存机制。也就是说,首次请求返回超时,媒体会先把结果留下来,下一次同样的设备再请求,就展示广告。目前我所看到的,头条如果时间控制在45ms以内,可以支持真正的实时,否则大部分的RTA,实际上都还是走的缓存机制;

5. 超时后的处理的区别:
这点单独拿出来是因为,大家在实际对接RTA时,一定要注意,当你超时的时候,媒体究竟会默认竞价,还是默认不竞价。如果默认竞价,意味着你可能投了一些你不需要的人群;

6. 通过RTA问询机制,是否有办法判定,媒体真的服从了我们的判定:
点击监测上的设备id,是一种判定方式,可以查找RTA问询带来的设备id,和监测回收的设备id,是否是包含关系。当然这样还是有问题,因为即使包含,你也不知道这个设备是不是某一次问询的结果。媒体还有另一种方式(再夸一下广点通),广点通支持点击监测中有trace id,这个trace id和RTA中的id是可对应的,且全局唯一,值得信赖。

四、RTA后续会如何发展

让我们联想一下RTB可以做到的事情,决策每一个流量的出价和素材等。RTA实际上也可以做到,当请求来时,广告主除了决策这个人我要不要在这个地方曝光,实际上还可以决策这个人值多少钱,这个人要看什么素材等。目前腾讯支持返回50个商品信息,由媒体判定实际投放的创意。据说出价也有在某些行业进行测试,知情的群友可以一起交流。站在媒体角度后续的发展就不说了,继续说说广告主后续能做什么。

对于广告主而言,策略可以拆分得更细,也就是人群画像可以更丰满。广告主设置不同的 Bid url,自己就可以对不同的人群做ab test 。同样,数据是相互的,媒体获得了客户的一部分信息,客户实际上也获取了媒体的一部分数据。客户可以对媒体数据做一些深度分析,评估。

预测模型也是如此,媒体搭建媒体的预测模型,客户也可以结合数据,搭建自己对于用户的预测模型。比如预测我在不使用app几天的时候在哪个平台促活最有效等。

因为我是第三方服务公司的pm,对于第三方,实际上存在机遇:
1. 对于投放侧:按a结算的客户,实际上不太会做人群的实时更新,但对投放端,钱花出去了就是花出去了;
2. 客户DMP的问询次数或者qps总会有限制,三方服务商可以在中间加一道“过滤”;
3. 对于客户侧:不是所有的客户都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,因此这自然是一个更好的切入点。

0 条评论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
机场小秘
机场小秘

49 篇文章

作家榜 »

  1. 机场小秘 49 文章
  2. 梁丽丽 21 文章
  3. 卢恒 倍业科技... 3 文章
  4. 行业文库 3 文章
  5. 包子 2 文章
  6. 小飞机 2 文章
  7. 李德彬 1 文章
  8. 科学投放 1 文章